循環經濟

半導體廠含氟廢水處理與資源化應用

台灣為全球半導體與顯示器產業的研發與製造的重鎮,這些產業在製程中會使用大量氫氟酸,其產生之廢液及清洗水會進入廢水處理系統,目前主要以化學混凝及沉澱方式進行處理以達排放標準,然而產生氟化鈣污泥含水率高、利用價值低,目前多以委託污泥清運公司運至廠外處置。由於自然資源有限,近年來循環經濟意識上升,如何將含氟廢水資源化利用,已成為不可忽略的重要議題。

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,許多步驟需要使用含氟化合物,例如氫氟酸、六氟化硫等。這些化合物在製程中使用後會形成含氟廢水,其中的氟離子濃度高達數百至上千毫克/升,若排放至環境,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極大的危害。含氟廢水處理技術大致可分為三類,第一類方法是利用沉澱法,透過添加適量的氫氧化鈣或氟化鈣等化學藥劑,使氟化物在水中形成難溶性的氟化鈣並沉澱,進而達到去除氟離子的目的;第二類方法則透過離子交換法,分為氟選擇性離子交換樹脂和離子交換膜法。這些方法適用於低濃度氟離子的處理,且由於樹脂和交換膜成本較高,因此不適合應用於高濃度氟之處理;第三類方法是利用吸附法,主要使用活性氧化鋁(Al2O3)作為吸附劑,它可以吸附水中的氟離子,因為鋁較鈣更能緊密結合水中的氟,所以氟離子濃度可降至更低。然而,鋁是成本較高的原料,且鋁污泥的脫水性較差,因此較適用於低濃度氟的處理。綜合上述,目前在半導體廠含氟廢水處理以採用鈣鹽混凝沈澱法為主,產生非溶解性氟化鈣沈澱,使處理水氟離子濃度達到15 mg/L以下之放流水標準。
 


圖一、化學混凝與結晶程序流程比較

工研院多年來發展流體化床結晶技術,有別傳統化學混凝,將氟化鈣污泥乾燥後再製成人造螢石,而是藉由控制流體化床鈣藥劑加藥量,於結晶介穩區產生氟化鈣結晶,達到含氟廢水氟離子濃度小於15 mg/L之排放限值(如圖一)。產出之固體物為高純度且具可回收性之人造螢石結晶,在有效結晶條件控制下,氟化鈣純度可達75%以上,符合冶金級規格,可供煉鋼助熔劑使用,國內已有數個成功建置含氟廢水流體化床結晶應用之實廠。目前在技術精進上,藉由精準加藥及持續長晶控制,氟化鈣結晶純度可大於97%以上(如圖二),達到製酸級氟化鈣規格要求,可做為無水氫氟酸製造原料使用,達到含氟水處理與廢棄物再資源化雙贏之目標,並達到國內氟資源內循環的永續目標。


圖二、含氟廢水流體化床結晶產生高純度氟化鈣

撰寫人:邱聖壹
技術聯絡人:張婷婷
連絡電話:(03)5732030
E-Mail:nina75423@itri.org.tw
編輯/校稿:張王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