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環經濟

畜牧業常見的廢水問題與改善方法

台灣畜牧業在中南部地區發展蓬勃,畜牧業者為了維持畜舍乾淨,大多以清水沖洗(傳統豬舍),因而產生相當大量的糞尿廢水。畜牧業所產生的廢水,含有大量糞便固體物,若未經適當的處理,排放到自然水體,一方面將造成水體周邊環境衛生與臭味問題,另一方面也會導致水體因分解有機物而形成厭氧環境,此將衍生後續產生硫化氫臭味與水生動物缺氧窒息死亡情形。目前國內畜牧業放流水的管制標準(適用非草食性動物)主要水質項目為化學需氧量(COD) 600 mg/L、生化需氧量(BOD) 80 mg/L及懸浮固體物(SS) 150 mg/L。農委會考量國內養豬場大多使用大量水沖洗豬舍(傳統豬舍),因此從簡易操作、有效處理的角度開發三段式廢水處理程序,主要單元包含:固液分離、厭氧處理、好氧處理等三階段。但目前許多畜牧場之三段式廢水處理程序普遍有操作不良、處理效率不佳的情形發生,無法發揮三段式廢水處理程序應有功能,最常見的問題為:固液分離效率不佳、厭氧池污泥累積、好氧池處理效率低、沉澱池污泥淤積未定期排出,未定期迴流污泥至好氧池等,進而影響放流水水質。

為了能有效維持三段式廢水處理程序功能,需針對三段式廢水處理各別單元(固液分離機、厭氧池、好氧池與沉澱池)進行改善,各單元由圖1所示,改善策略如下:

  • 定期清洗固液分離機的篩網,維持固液分離機的固液分離效能。
  • 厭氧池定期排污泥,保持厭氧池足夠水力停留時間,以及定期檢查覆蓋在厭氧池的紅泥沼氣袋是否破損或沼氣洩漏,以維持厭氧處理效能。
  • 好氧池需足夠曝氣量,維持溶氧充足,並定時從沉澱池迴流污泥,使好氧池有足夠微生物。
  • 沉澱池定期清理污泥,維持有效處理容積,避免水力停留時間不足,並定期迴流污泥至好氧池。

藉由上述三段式廢水處理單元改善方式,除了維持現場設備與機具的正常操作外,主要重點在定期排泥、維持曝氣與迴流污泥等,即可發揮三段式廢水處理程序的正常功能,使處理後水質符合放流水標準。本團隊目前執行經濟部工業局的沼氣發電設備產業鏈推動計畫,在雲林、嘉義等地區協助畜牧業者進行廢水處理診斷,並針對廢水處理現況提供改善建議,已協助多家畜牧場進行廢水處理改善,歡迎有興趣的業者進一步洽談合作事宜。


圖1  三段式廢水處理單元(工研院材化所水科技研究組110年於雲林某畜牧場拍攝)



參考資料
[1]鄭少玲,「養豬廢水水污染防治法規宣導暨廢水處理設施操作維護」,康廷工程顧問企業有限公司。

[2]郭猛德、蕭庭訓,「養猪三段式廢水與污泥處理技術」,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。

[3]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沼氣發電推動計畫辦公室,「養豬場廢水輔導優化技術」,2020年9月。

[4]鍾承訓,「畜牧場廢水處理及操作管理」,科學發展,第565期,第6-11頁,2020年1月。



撰寫人:黃雯婕

技術聯絡人: 陳幸德

連絡電話:(03)5732651

E-Mail:sdchen@itri.org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