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首頁
技術園地
發表文章

淨水場智能化操作案例探討

Discussion on Intelligent Operation Case of Water Purification Field
研討會論文

一般混凝沉澱單元多以瓶杯試驗(jar test)及現場人員操作經驗作為加藥量之依據,若進流水質發生變化,則無法立即反應適當之加藥量,造成藥量不足或過量加藥,導致影響後續處理單元效能。目前淨水處理水質監測仍處於監看與數據收集的階段為主,然近年來人工智慧(AI)與物聯網(IoT)技術日漸成熟,因此本研究應用流導電位儀(streaming current monitor,SCM)控制混凝加藥量,將智能化導入混凝沉澱加藥系統。本研究以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六區管理處之鏡面淨水場作為研究案場,鏡面淨水場位於鏡面水庫旁,原水經重力流入淨水場,於水躍池進行快混、膠羽池進行慢混後,再經沉澱池後流入砂濾及清水池,水場設計出水量4,500 CMD。
因應智能化驗證需求,本研究在現場設置電磁式變頻加藥機、模擬沉澱池、濁度計與流導電位儀等設備;物聯網部分則建立數據傳輸與資料庫系統;智能化控制軟體以107年瓶杯試驗結果為基礎,加入剩餘濁度標準(鏡面淨水場沉澱池出水濁度內控值5 NTU),產出「原水濁度-加藥量」模型。該模型雛型目前已於鏡面淨水場進行實場測試,未來將會以蒐集到的流動電位值、pH、水溫或其他水質參數作為特徵輸入項目進行雛型修正,建立混凝沉澱加藥智能化軟體並以加藥量作為輸出層,期望於未來可由進流水質經智能化模型運算得出最適加藥量。相關水質數據及設備操作狀態,透過WISE-PaaS雲平台dashboard顯示,除可於電腦上監控並可利用各種行動載具隨時隨地監看,逐步朝向淨水場無人化操作的智慧供水之路邁進。


圖 2 鏡面淨水場檢驗室之即時監測設備

作者:黃莛涵1 ,黃智2 ,吳羽婷3 ,羅英維,張王冠5
1.副研究員/工業技術研究院
2.副工程師/工業技術研究院
3.工程員/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六區管理處
4.資深研究員/工業技術研究院
5.正研究員/工業技術研究院
文章出處:自來水協會第36屆自來水研究發表會論文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