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及污水處理特性之一為進流污染物成分複雜,且變異性高,而對於出流水的水質要求又相當的高,成為操作上的一大挑戰。典型的水處理以學理及人員經驗為基礎,但實際的狀況,確往往複雜而多變。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的提升與普及,透過on-line sensor所收集的水質數據、操作參數以及實驗室水質數據、透過大數據的分析,以及智能化軟體的演算,將最佳操作參數回傳至控制設備進行real-time control,使得牽涉複雜參數的水處理問題得到解決。工研院材化所在生物處理、混凝沉澱、薄膜過濾等程序導入智慧物聯網AIoT技術,在自來水淨化、生活污水處理、科學園區廢水處理、工業廢水處理及水回收等處均有實際案例,奠定台灣水處理產業的數位化轉型的基礎。本文以智慧物聯網中的三個主要構成元素–【大】數據、【人】工智慧及【物】聯網,淺談智慧水處理的運用實務。
作者:羅英維,張王冠,梁德明
★文章出處:工業污染防治 第158期